南鑼鼓巷位在鐘鼓樓附近,是北京的老街區之一,明清以來此地一直是達官貴人的居住地,現在則是小資們的地盤。


 


五月底到北京出差,正逢週末,想去一個有藝術家聚集的地方走走,但就是想不起地名,詢問住北京的大陸朋友,她馬上報給我“南鑼鼓巷”的名號,說這是時下北京最火的地方,附近又有一片老胡同,肯定我會喜歡的。


 


其實,這巷名我從沒聽過,絕對不是想去之地,但上網查了一下,看著各界對南鑼鼓巷的評價不錯,我就姑且誤打誤撞去賞賞它的赫赫風情唄!(後來才查到,我想去的地方叫宋庄,是知名的畫家聚集地,但在北京郊區,除非自己有車,否則交通不便,以後有機會再來去吧)


 


南鑼鼓巷只有短短八百米左右長度,原來沒什麼知名度,後來因為幾部連續劇的場景和媒體的大力吹捧,讓它逐漸升溫成為北京小資的附庸風雅地,每逢節假日必有大把人群流連其中。大量人群到來的結果,一家家分別帶有休閑風或改良中國風的咖啡店、外貿服裝店、酒吧、客棧也跟著聚攏巷弄間,滿足人們淘寶獵奇的心態。行走其間,我心中湧起一陣為賦新詩強說愁惆悵感,也許是年紀大了,愈來愈希望眼前所見是原汁原味的事物,而不是過多包裝雕飾的產物。(八月下旬因故又去南鑼鼓巷走了一趟,店家更多了、人也更多了,南鑼鼓巷的商業性正隨著它的知名度快速上揚著,以乎暫時還看不到一個停止點)


 




粉可愛的標語吧



講究情調的咖啡店,南鑼鼓巷裡比比皆是



這家店的杯子擺設,入鏡率極高



風情服飾店,是女孩們的最愛



以中國現況為創作來源的T恤,甚受老外喜歡



濃濃中國味的客棧,極對老外的胃口



在這裡,什麼樣的組合都不覺得奇怪!(我是指那個女孩的穿著啦)


 


幸好,在各種商店之間,還是能捕捉到一些些屬於老北京的風味。例如坐在巷口納涼的大爺,不管南鑼鼓巷是如何的時尚地,黃昏時依舊穿著他的睡衣以他自有的步調安然過著生活。又或者那被拆到只剩一面的斑駁老牆、老門和老雕飾,在夕陽下襯映著路人,讓回首的我隱約嗅聞到古老歲月的味道。


 



管他北京是新是舊,我的生活習慣照樣過




一堵殘存的老牆面,笑看今日行人來往



有老歲月的韻味



愈來愈珍稀的老雕飾,美得真有味道



老門雖已翻修,仍有讓人流連的風情



這家奶酪店,聽說生意好得不得了,常大排長龍



北京傳統的小賣店,在現代建築裡愈來愈不容易看見了



北京人喜歡喝的酸奶,裝在陶瓶裡,當場喝,喝完將瓶子還給店家,
如果要將瓶子帶走,會貴個五毛錢左右


 


在小巷間,眼睛還不經意瞄到一個頗具創意的店招:一輛自行車上貼著“轉角遇到蚵仔煎”。應該是台灣人開的店吧!果然,老闆娘sandy和老公來自於阿里山,因為老公喜歡北京,所以搬到北京居住,開了這家小店,一邊賣自家在台灣種的茶葉、一邊賣蚵仔煎、貢丸湯等等台灣小吃,也讓更多北京人可以吃到耳聞許久的台灣小吃。


 


好吃不?也許問北京人比問我重要吧,畢竟它的客人該是以北京人為主、台灣人為輔。而來自山東的蚵仔做出來的蚵仔煎,能有多少台灣風味?我也不知道。這一刻,忽然懷念起台南七股和彰化鹿港的蚵仔,大又好吃,而且還夾帶著中南台灣純樸蚵農的心血,讓記憶中的蚵仔更是香甜難忘了。


 




這裡的店招,都在比有創意的喲



可愛的sandy



店面雖不,擺飾卻有濃濃的阿里山味,大概是要滿足大陸同胞的<阿里山情懷>吧


蚵仔煎對面的燒肉店,是台北的<乾杯>,他們晚上八點玩親親送燒肉一盤的餘興節目,據說
北京人也愛得不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belgogo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