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Holy家吃飯時,在書櫃發現此書,她說當年是她推荐台灣的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因為我很喜歡植物、也很喜歡與能量相關的書籍,當下就借回家閱讀。讀著讀著才猛然發覺,自己曾在台北茉莉書店買過這本書,只是手邊想看的書籍多到在排隊,所以一時間還沒機會輪到它,沒想到與它的緣份竟落在北京,真有趣!
作者:Judith Handelsman
譯者:鄧光潔
出版社:橡實文化
「接通我的神秘能量」這樣的副標,很容易讓人對這本書產生某種與宗教相關的聯想其實,它與宗教一點都無關,閱讀的過程,反而能讓人與自然產生更多的呼應和連結,就像觀看著一盆在陽光下熠熠發光的植物,凝視間都能感受到那股滿滿的綠色能量。
本書作者Judith是一位園藝專欄作家,多年的園藝工作讓她對植物有更多的認識與接觸,也因此讓她發現:默默無語的植物,其實正是她所需要的朋友、親人兼心靈導師;而在她不同的人生挫折過程,植物更分享了她的傷悲,並給予新生的力量。之後Judith更驚喜發現,原來並非只有她一人對植物有此深入感受,這世上有許多的植物愛好者都在與植物的深入互動中感受到心靈療癒功能,達到所謂「心靈園藝」的成長。
既然植物對於心靈有如此重大功能,養花蒔草似乎是很值得現代人投入的生活休閒,只是有人看來是天生的綠手指,卻也有人與植物間彷彿有著對立情結,種什麼死什麼。對於這種現象,Judith的話極值得省思。「單方面地期待植物應你的要求或指令,是不切實際的。當你細心輕柔地執行園藝工作時,不妨站在植物的立場,設身處地為植物著想。永遠都要反思,如果你自己處在相同狀況,會作何感想,然後你就會知道讓採取何種行動。」於是,在為植物分株、剪葉或進行任何一個動作前,Judith都會誠心地和植物進行事前溝通,讓植物知道自己是要幫助它們、而非傷害它們。神奇的是,只要經過事前的溝通,植物總會在Judith工作的過程全力配合它,讓Judith順利完成工作、植物本身不但沒受到任何傷害,日後甚至還因此更加茁壯。「我發現,我需要放鬆,讓生命展現它的原色,而非辛苦地企圖控制生命。」「你對植物付出的關心愈多,它們就會愈快樂。呵護一個花園,最重要、需要付出的東西就是愛。」
「觀察你的植物,靜默地關注它們、感受它們。然後你會在靜默時分、靜止狀態中,發現奇蹟的存在。當奇蹟出現,不要急著否認,對自己說這樣很蠢,或植物不可能有智慧。重點是,要以彷彿一切眾生都能了解的方式,去和它們產生連繋…因為它們確實能了解。要坦承這個事實,只要你願意敞開心胸接納這個觀點,一切就會化為事實。」
書中,Judith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懂得欣賞植物在每個生命周期的美感。「不妨試著觀察一株植物,自然地展現從發芽到死亡的整個成長周期。我們比較習慣於期待萬事萬物都永遠呈現完美的狀態。可以試著培養另一種新的審美觀,不要一看到有植物似乎由盛轉衰就連忙想拔除。植物在生命過程的各種不同形式中,也會展現不同的個性;而觀察它們完整的生命周期,也能帶來滿足感和安慰,也不會期待生命要永遠處在高潮。」
看完這本書,真的讓喜歡養花蒔草的我,對於植物的內在世界有更多的認識和領悟;當然,讀完這本書後,我也迫不及待去花市買了好幾盆植物妝點我北京的家,每天早晨上班前更要待在這個陽台花園幾分鐘,與我的花兒們說說話,告訴他們我有多喜歡他們,也品聞一下他們回饋給我的芳香之氣。
「植物為了發芽、開花、結果、死亡以便重獲新生的全部過程充滿智慧,令我敬畏讚嘆。當我研究那些生命周期圖時,內心湧現的那種溫柔情感,實在難以用言語表達。」只要你願意真心接近植物,作者這樣的心境,你也可以擁有的。真的。
下面,就請大家欣賞一下我家陽台植物的千姿百態。
好一朵美麗的苿莉花;我好喜歡這兩株茉莉的枝形,好美
香草植物之百里香,香氣好舒服,每天都忍不住要用手撥弄一番
香草植物之迷迭香;香氣好濃郁,每天也是忍不住要用手撥弄它一番
香草植物之薄荷
粉色麗格海棠<這盆花好像被我澆太多水,後來不幸么折了,不過
卻也帶給我一個多月的美麗時光>
買來後一直欣欣向榮的小火鶴
也是超會長的黃金葛,每天只要喝陽光,它就會不停地長長長...
記得才換盆沒多久,現在它又長得滿滿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