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日子,媒體早在一個月前就風風火火展開各式回顧、討論專題,網上甚至還有人發起要將這一天設為改革開放紀念日的呼聲。恁誰也沒想到,三十年前的一個決定竟讓中國逐漸擺脫貧窮的道路,成為崛起的大國,而中國曾經沈屙的十三億人口負擔,也因此能撥亂反正成為巨大的市場商機,讓歐美各大企業戰戰兢兢學習著摸清楚中國客戶的愛好,不敢有所閃失。


 


這一切的改變,必須從三十年前說起。197812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裡(簡稱十一屆三中全會),許多老革命份子對於文革結束後的共產黨工作提出批評,最後以鄧小平為首的領導班子決定停止「階級鬥爭」政治綱領、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揭開序幕。


 


1980年,因應改革開放的政策,大陸東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開始興辦經濟特區,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實行特殊政策、全力發展工業。19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並先後批准興建大連、青島、煙台、廣州、天津、福州等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985年,建立長江三角洲、洲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經濟開放區、1988年建立海南島經濟特區、1990年國務院又正式宣佈開發上海浦東。為因應著全部各地的硬體建設,來自國外的資金和技術不斷挹注,同時也為中國注入了豐富的養份和強健體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加熱,擁有靈敏商業頭腦和鼻子的外資企業,自然也就嗅聞到這股商機,各式百貨、零售、汽車、奢華品產業,前撲後繼投入中國市場進行卡位戰。雖然,中國的十三億人口裡的九億人口絕大部份是年收入不及人民幣1千元的農民,但在金字塔頂端富到叫人咋舌的那一群人的可觀消費力,卻也讓各品牌的CEO笑得合不攏嘴,年年都要到他們心中的新聖地CHINA來視察、朝聖。


 


細數中國這三十年的變化與成長,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甚至都不為過。許多國家用了上百年或數十年才轉換成功的農業到工業、工業到商業之路,中國卻在短短不及二十年的時間裡一路追趕而上,從正面角度看,是中國擁有無窮的潛能和機會,但從負面角度來看,速食的過程也為中國未來的長期發展埋下許多隱憂,而這些隱憂,相信在下一個三十年將會陸續浮現。


 


三十年,能讓一個初生的嬰生茁壯為成人。所謂三十而立,進入而立之年的中國將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新局面?在創造經濟奇蹟之外,擁有十三億人口、正在過度消費著地球資源和能源的中國,能為地球環保盡到多少心意?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度貢獻多少?這些,也將是中國領導班子在下一個三十年必須面對的嚴厲考驗!


 


祝福中國,也願它能在下一個三十年為世界注入更多正面的能量,為世界局勢帶來更多祥和之氣。


 


 


註:對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議題有興趣者,可以上新浪專題報導閱讀更多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belgogo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