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一個優美得有如江南水鄉的侗寨,也是黔東南最大的侗寨,共有八百多戶侗族居民,又有千戶侗寨之稱,可與西江千戶苗寨相媲美。和西江不同的是,位置較偏遠的肇興造訪人潮相對也少,所以更能更人細品慢味她的精緻內涵。
肇興其實不大,一條貫穿東西的主街就是要道,還有一條同方向的溪流一路蜿蜒出村。處於山谷呈東西狹長狀的肇興,村外東西兩面都是一望無盡的稻田,站在東邊高處向下望,她是個豐餘的魚米之鄉(田裡真的有養魚喔);站在村子西邊向下望,她又像一艘待發的帆船,氣勢萬千。
肇興的侗族鼓樓鼎鼎有名,一般一個村子只有一座鼓樓,由五大房族組成的肇興最早有五個團(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所以蓋了五座鼓樓,鼓樓旁邊搭配花橋和戲台,成為建築學者研究侗族建築文化的重鎮。
行走在肇興巷弄,處處可見長長的侗族特色藍黑布迎空飄揚,耳邊更不時傳來咚咚打布聲,原來當地婦女仍然過著自己染布、製布、縫衣的傳統生活。染好的布先掛在屋外曬,等曬乾再用大木捶敲打,讓布變得硬實光亮,最後紮成一捆捆的布料待用。
除了會製布,肇興婦女的女紅也一流,老人家戴著老花眼鏡依然能綉出比機器還細致的紋飾,年輕婦女雖然已沒此功夫,但裁縫功力也不差,經營工藝品的婦女一邊等客人上門,一邊自己踩縫紉機製作特色小布包。在這裡採購民族特色品選擇既多,價格又便宜,才剛抵達的我,穿梭在吊腳樓間也一直不斷在失血。
環山的肇興也是個徒步旅遊的好地方,旅遊公司在這裡開發出「八寨一山」徒步路線,旅者在健行之餘也能同步拜訪附近的小村寨,達到深度旅遊目的,其中知名的村寨有堂安、紀堂、廈格。如果不知如何迂迴的山路間穿行,環山馬路依然可到達,只是路途比較遙遠。
夜晚時分,塔樓與花橋的燈泡紛紛亮起,映照水面上,別具風情。若有團體客到訪,晚上八點在義團鼓樓有侗族歌舞表演,散客也可以購票一賞侗族大歌究竟。侗族大歌聞名國際,因為它是無指揮、無伴奉的多聲部合唱,這在民謠裡是罕見的專業唱法,所以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盛名。
有趣的是,這個表演當地居民是可以免費觀賞的,演出前只見孩子們從不同角落鑽出來打鬧成一片,台下比台上還熱鬧。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侗族人人都有一具好歌喉,眼前的侗族小女生更是人人清麗亮眼,讓我忍不住一拍再拍,並拿出隨身攜帶的日本柑仔糖給他們分享。誰知道,孩子們吃好倒相報,一個接著一個來要糖果,二十幾顆糖一下子就發完了,面對還繼續冒出來要吃糖的孩子,我只好很抱歉地告訴他們:糖果發完了。看來,下次出門要準備更多的糖果。
【交通與住宿參考】
黔東南的從江或黎平皆有班車到肇興,黎平的班次較多,從江則上、下午各一班直達車,若是錯過了,可以先搭車到洛香,再找私人麵包車到肇興(洛香有車的人都會兼差當司機往來兩地)。洛香也是侗寨,因交通方便,相對也繁榮,大街的早市集人潮滾滾。
肇興街上的市場、餐廳、雜貨店一應俱全,從信用社到仁團一帶是旅館最集中處,這些臨溪的吊腳樓一樓是店面,二、三樓則是家庭式客棧,含衛生間的雙人標間淡季一晚只要50元人民幣,可以慢慢挑選,找到自己喜歡且價格滿意的再住下。肇興人天生敦厚,各店面就算純逛逛不買東西,也可以跟店家聊上許久,藉機多認識一下侗族文化。
位於山谷的肇興, 就像一艘待揚帆的船隻
從小鎮的另一邊看, 肇興又是個寧靜的魚米之鄉
宛如江南水鄉的美景, 藍天下更是有味道
吊腳樓雖破舊, 卻充滿歲月之美
老屋門前的鵝卵石走道, 有著一個個美麗的圖案
阿嬤老歸老, 卻仍有一手鞋製帽的好功夫
年輕的侗族女性則靠裁縫機裁製各類手工背包
肇興共有5座侗族鼓樓, 各具特色
在肇興大部份人家仍自製傳統布匹, 處處可見長布飄揚的景象
侗族婦女打布的圖畫
相同的畫面在肇興仍處處可見
就是用這個大木棰, 可將曬好的布打得又堅挺又發亮
打好的布, 就一綑綑紮好
傳統的針線包, 用紙做成, 每一格都放著不同的物品, 很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摺紙遊戲
知道這是什麼嗎? 黔東南的人會在田裡同時養魚, 魚長大抓起來, 就放在這種尖簍子裡
在肇興, 生活步調是緩慢悠然的
若遇到團體客來訪, 就能觀賞知名的侗族大歌表演
不知為何, 侗族小女生都長得好清秀喔~
這一個也是好可愛, 跟她爸爸借來拍照一下
侗族歌舞表演時, 住附近的小朋友就一起來觀賞, 熱鬧程度不遜於台上
鼓樓前面的戲台就是現成的表演舞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