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他在社會裡浮浮沉沉,在幻滅的理想與現實人生中掙扎,逐步累積起自己的名聲財富。十六年後,他在電視節目裡看見當年與他形成父子的老師,此時老師已罹患漸凍症,只剩下短短幾個月的生命,於是他在每周一次的探訪過程裡彷彿重回課程,再度上了老師的14堂課。不同的是,這次的學生只有他一人,而每堂課都是最寶貴的生命功課…。
這本國際暢銷書,談一位謙卑開放的老師如何把自己的死亡過程當成一門教材,教導人們要好好珍愛生命與周遭一切。沒有華麗的文字、曲折的情節,但字字珠璣感人甚深,並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和舞台劇,透過不同的表演型式讓老師的靈魂繼續留存與鼓勵世人。台灣版的舞台劇由金士傑飾演那位邁向死亡的老師、卜學亮飾演他的學生,簡單的布景與大量的二人對話,讓劇場舞台轉化成人生舞台,款款訴說一個你我終會面臨的生死情境,學習面對死亡-不管是親人的,還是自己的!
作者:Mitch Albom
譯者:白裕承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米奇是一位知名的體育專欄作家,擁有豪宅和無數財富,每天日復一日忙碌於工作。縱橫職場多年,米奇早已忘記大學時代的人事物,直到有一天,無聊地轉動電視頻道,意外在ABC夜線節目裡看到他大學時代最敬愛的老師墨瑞即將不久於人世,才再度憶起這位曾經和他亦父亦友的老師。
墨瑞得了肌委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也就是漸凍症),這是一種可怕的神經系統重症,當時還沒有方法可以醫治。ALS會像蠟燭一樣,將人的神經熔化,從腿部開始發作,逐漸向上蔓延,讓患者無法站立、無法控制軀幹肌肉、無法坐直。活到最後,病患雖然神智清醒,但卻軟弱無力、無法自理生活的一切,只能無力躺在床上依靠一根管子呼吸。
知道自己患病後,墨瑞堅強地問自己:「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或是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於是,他決定以死亡做為生命最後的計畫,把它當成一本活教材,研究自己慢慢走向死亡的過程,並觀察身上所發生的變化,藉此讓外界可以跟著他一起學習死亡。於是,墨瑞不斷寫下自己對生命感言的佳句,傳遞他在死亡陰影下存在的哲學;同時,他邀請同事、朋友、親友多多來探訪他,和大家一起探討死亡的真正意義。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需要的是大家一起來學習面對生命早晚都要面對的最終結果。
於是,米奇決定前去探望這位曾是他深愛敬重的老師。
十六年不見,米奇有點不知該如何面對老師,但墨瑞如沐春風的笑容,立刻拉進了彼此距離。於是,兩人約定每周二早上見面一次,互相聊天、談一些生活的事情,一如以前在大學時,他們總會在周二見面討論功課一樣。
這次的課程,持續了十四周,米奇看著自己親愛的老師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在過程中他仍一如既往地展現對眾人的愛與關懷,且坦然地面對著自己將死的結果,沒有怨天尤人。偶爾,墨瑞會在早上因為病痛和不知所以然而輕聲哭泣,但哭完後,他又會積極地面對眼前一切,這也是他經常鼓勵米奇的:「人,不要害怕哭泣」。
十四周過後,全身癱瘓卻仍不向死亡屈服的墨瑞終於閉上眼睛。喪禮結束,回顧這一切,米奇決定聽從墨瑞的建議,把十四周來老師談及的內容摘要記錄下來,做為他們合作的「最後論文」。這個論文沒有長篇大論,也沒有繁複的公式或理論,有的只是墨瑞諄諄教誨的人生哲理與生命意義。文字都很簡單,簡單得讓我們這些自以為很聰明的人至今還不曾領悟,簡單得讓我們以為人生其實應該要複雜才會有意義、才值得誇耀。
我老師一生所教的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上課一次,地點在他家書房,窗口可看見一小株芙蓉,粉紅色的花兒落地紛紛。上課是在每星期二,不同教科書,科目叫做生命的意義,老師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
第1個星期二:我們談這個世界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是接受了愛,會變得軟弱。有個叫李文Levine的智者說得對,他說:「愛是惟一理智的行為。」
第2個星期二:自憐自艾的善用
我摸摸自己的身體,動動手指手臂,動動我還能動的部位,為我失去的東西悲傷。我悲傷我這種緩慢無情的死法,然後我就停止悲傷。如果必要,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看著我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
第3個星期二:你的遺憾是什麼?
我們整天忙著以自我為中心,關心事業、家庭、賺錢、還貸款、買新車、暖氣機壞了得修理──我們忙著千頭萬緒的瑣事,讓自己這樣一天過一天。所以我們不習慣退後一步,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然後問一句:人生就是這樣嗎?我所要的就是這樣嗎?是不是少了些什麼?
第4個星期二: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你要知道自己會死,並且隨時作好準備,這樣就好得多,這樣你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真正的比較投入。只要你學會了死活,你就學會了活著,你專注在重要的東西上面,當你了解自己就要死了,看事情就會相當不同。
第5個星期二:我們談家庭
家庭就是如此,不只是互相關愛,還要讓對方知道你在關心注意著他。…沒有別的經驗比得上生兒育女。如果你要對另一個人付起完全的責任,學著如何去給予最深的愛與關懷,那你就應該生小孩。
第6個星期二:感情與執著
試著超然於經驗之外,不要執著於萬事萬物,因為萬物均無常。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它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你若全心投入情緒,讓你自己整個人没入其中,你就完完全全體驗到它。你就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愛,什麼是悲傷。惟有如此你才能說:「很好,我體驗了這個情緒,我認出了這個情緒,現在我需要從中脫身。」
第7個星期二:擁抱衰老
你年紀愈大就懂得愈多。如果你一直是二十二歲,你就一直像二十二歲那樣無知。年老並不只是衰老,它是成長,它不止是你年復一年離死愈近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你了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你若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你不會願意重新來過,你會想要繼續向前。你想要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等不及要到六十五歲。
第8個星期二:金錢無法替代溫柔
金錢無法代替溫柔,權力也無法代替溫柔。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對於我們想要的東西或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常常分不清。你需要食物,你想要一客巧克力聖代,你必須對自己誠實。你不需要最新款的跑車,你不需要占地最廣的房子。你無法從這些東西獲得滿足,真正能給你滿足的是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我指的不是錢,是你的時間、關懷或才能。
第9個星期二:愛
人們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所以他們到處奔忙,忙著找尋。他們想著下一輛車、下一棟房子、下一個工作。然後他們發現,這些東西也都是空虛,他們又繼續奔忙。一旦你開始奔忙,就很難慢下來。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你死了也活著。
第10個星期二:婚姻
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如何折衷,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佈公,你會有很大麻煩。而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麻煩。你們要有相近的價值觀。
第11個星期二:不要為文化所欺騙
我們的開始都一樣──出生,我們的結尾也都一樣──死亡。那麼我們又有多大不同?在人類家庭投資,在人身上投資,為你所愛及愛你的人們建立一個小社群。
第12個星期二:寬恕
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我們也要寬恕自己。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寬恕自己本應該去做的事。你不能因為什麼事而終生抱撼。
第13個星期二:如何設計完美的一天
如果我們到最後知道,我們可以安然接納死亡,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到那件最大的難事,安然接受生命。死亡是自然的。我們對死亡大驚小怪,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份。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所以就高於自然。我們並不高於自然,凡有生者,必有死。只要我們可以彼此相關,並記得我們有過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你並沒有死,你仍活在那些你曾經打動的人,曾經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第14個星期二:我們說再見
我們…..這樣子…..說再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