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奧運結束後,北京原本治理順暢的交通又開始故態復萌、甚至一天比一天嚴重,這種狀況到了去年尤其糟糕,於是大陸人常戲稱北京是「首堵」而非「首都」。
照理說,奧運結束後,北京依然限制車牌號上路--周一到周五,每天限制2個車牌尾號不得上路──交通應該如同當年才是,為什麼會每況愈下呢?
首先,北京實在是太大了,沒車不僅不方便、更耗費時間,所以公司行號和上班族,幾乎是能買車就買車。
沒到過北京的人很難想像北京到底有多大?舉個例子吧,北京從東二環建國門到國貿,算是很近的距離,搭一號線地鐵只需要2站,但走路卻卻要二、三十分鐘;至於二號線的建國門到朝陽門,只有1站距離、搭地鐵1分鐘時間,如果要用走的,15-20分鐘跑不掉。光是在二、三環內都已距離如此遙遠了,再擴大到四、五環就更不得了。朋友曾告訴我,五環東南西北開車跑上一圈至少也要2個小時,這樣的遙遠距離,沒車行嗎?
既然車子如此重要,地鐵和公車難道不能解決問題嗎?為了鼓勵民眾多多搭乘地鐵和公車,北京的車資超級便宜,地鐵你高興坐多少站、坐多久都行, RMB2元就夠了;市區內行走的公車,只要0.4元,到郊區則視距離適度加價。這樣的低價策略,應該可以吸引很多人搭乘才是呀?沒錯沒錯,確實是吸引了「很多很多人」。
北京因為房價日漸高漲,大部份上班族的房子都買在四環外,這些人每天固定時間要進出城上下班,讓北京地鐵成為一個密不透風的超級大悶鍋,無時無刻都是人擠人,尤其是乘載量早已超過負荷的八通線、一號線,根本就不是人搭的。去年底我同事告訴我,七點以後去搭車,基本上是擠不進去的,加上夏天時百味雜陳,擠在其中的辛苦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領導們所能體會,所以北京地鐵就算線路愈來愈多、候車間隔愈縮愈短,卻也無法解決一日擠過一日的現象。
既然大眾交通系統不能滿足眾人需求,地面上又有車牌限號措施,那麼最佳因應之道就是再多買一輛車吧,兩輛車不同的車號尾數,每天都有車可以上路,不必過著人擠人的日子!於是,北京每天有將近四百萬輛車子在路上行駛著,不想過人擠人的生活、就改過車擠車的生活唄!可怕的是,北京人的行車禮儀仍有待加強,常常看到十字路口你堵我、我堵你,誰也不肯相讓一下,基本上大家是坐在車裡比誰的喇叭大聲、誰的鑽車技術高超,結果是讓交通的結愈打愈大。
去年中秋節前的前一周,許多公司、個人紛紛出動送禮、做人情,(在北京依時節送禮,仍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北京交通開始大癱瘓。周五下班後我和朋友約了吃飯,餐廳地點離公司不算遠、又有地鐵可達,眾人想當然爾都搭地鐵前往。只記得那天,建國門地鐵站人潮洶湧到好比在逃難,我是等了5班車之後才被後面的人潮給擠上車,想說只要擠個3站就好,應該還在可忍受範圍。
那天,我們坐在長安街、大望路口30幾樓高的餐廳吃飯,並事前預約了臨窗口視野最好的座位區,從透明玻璃往下望,只覺長安街一片紅色車海好不美麗,眾人還不斷嘖嘖稱奇,不知道北京的夜景竟是如此美麗。直到隔天聽新聞才知道,原來那晚的交通癱瘓又刷新了北京新記錄,許多人堵在路上原封不動達2小時之久,打車的結果就是在路上堵2小時後再原車返家,敗興而歸!
我曾問過北京同事,北京交通都已經壞到這種地步了,為什麼政府不像上海一樣提高車牌費、藉此控制車輛成長?北京同事回答我,北京住了太多高官顯要,得罪不起,而且限制車牌會影響到汽車工業和GDP,稍有不慎就是拿自己的仕途在開玩笑,沒人願意吧。
幸好,經過一再痛定思痛,北京政府終於在去年底正式頒布限制車牌數量的新政策,每月釋出固定車牌數量,以搖號來決定得主。這樣的政策能否讓北京的交通起死回生?同事說不好說,但政策剛實施,看起來還挺嚴格的,短期內應該能起到若干作用吧。
不管如何,祝願北京的交通能愈來愈好,人人在路上愈來愈守法,早日洗刷「首堵」的惡名,也讓出門的路不再是苦不堪言。北京政府、北京人民,大家一起加油!
去年中秋節前夕,北京長安街上一片燈火,美則美,許多人卻陷在車陣裡動彈不得達2小時之久,苦不堪言(如果想上廁所怎麼辦?幸好我是坐在餐廳裡賞景品美食,而不是在車陣裡哀嚎)
新光天地附近也是一片燈海,但卻是行不得也。(畫面中央亮亮像長方形的那棟房子就是新光天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