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量國際背包客湧向Dharamsala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一睹達賴喇嘛風采、聽他講經說法,那麼前往Vipassana 或 Tushita進行襌修,則是許多人拜訪Dharamsala的第二大目的。
Vipassana 和 Tushita是兩個國際性的襌修中心,在世界許多城市都有它們的中心,Dharamsala是其一,且正好它們在Dharamsala的地點都位於Mcleod Ganj旁邊的Dharamkot小村,彼此比鄰而居,各自吸引不同的愛好者。
Vipassana (台灣也有,稱為「內觀中心」)
Vipassana內觀法門是起源於古印度的一種修行方法,2500多年前由釋迦牟尼佛重新發揚,作為佛法訓練的核心內容。佛滅五百年後,內觀法在印度失傳,但在緬甸仍維持原貌繼續代代相傳。出生於緬甸的印度商人葛印卡,為治療偏頭痛而從烏巴慶大師處習得此法,並於1969年回到印度孟買教授父母親等12人內觀法,之後在眾人要求下課程一期又一期不斷開辦,最後終於讓內觀法重回印度土地開花結果。
現在的內觀中心即是由葛印卡創辦,現今全球有30多處中心(印度最多,台灣/大陸也都有),經常性開辦十日襌修課程,希望幫助現代人藉由呼吸如實覺察身心實相、進而達到淨化心靈目的。
十日課程期間,學員必須住宿在中心,跟隨課表行事,且要茹素、禁語、不得閱讀或書寫,好讓身心皆能徹底安靜。課程和食宿都是免費的,避免學員認為是付費行為而心生無端要求。課程結束後,學員若認同此法並願意協助推廣,可依個人意願捐款,中心的所有經費都是從學員捐款而來。
兩年前就曾聽過朋友推薦此襌修法,此地有緣在Dharamsala相遇,原本想要報名,但經過考慮後,還是決定回到台灣再參加,一來希望能有多點時間深入認識Dharamsala,二來擔心吃不慣印度食物又會大吐特吐,三來當然是考慮到語文能力,畢竟英文非我母語,尤其又牽涉到佛法的專業術語,為避免有所誤解或遺漏,還是回台灣聽中文課吧!(我已在7/14-23完成十天閉關,日後再另寫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箇中心得)
內觀中心的入口
往內走, 綠意蒼蒼, 好棒的襌修環境喔!
內觀期間禁語, 所以有各式可愛的牌子提醒眾人"閉嘴"
1972年由Thubten Yeshe喇嘛創立,以推廣藏傳佛教的佛法為主,襌修只是其中一部份。因為藏傳佛教的背景,所以Tushita內部建築皆是藏式風格,襌修大廳裡也有各式各樣的藏傳佛教神像,是認識藏傳佛教的好場所。
每天早晨,Tushita有約一小時的meditation,由有經驗的學員代領眾人靜坐(通常是阿兜仔),同時輔以一些他個人的經驗談話,有興趣者只要準時到現場就能加入(免費,歡迎自由捐獻)。出席者以歐美人士為主,與一堆阿兜仔共同靜坐,算是我的新經驗吧!
在我眼中,Tushita簡直就是一個佛教知識的寶庫,除了每天早晨的襌修,還開設有各式各樣與佛教、襌修相關的課程(偶爾達賴喇嘛也會到此講道),並有一座館藏豐富的圖書館,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在開放時間前往使用,同時每周五它還有佛法電影欣賞活動,透過各種不同方式帶領現代人進入佛法的世界。
或許是因為佛教屬於東方文化,在西方世界不容易接觸,所以許多歐美人對於Tushita都是讚不絕口,參加過它的課程後更感覺受益良多,欲罷不能。是呀,現代人的節奏太快、物欲太多、自我價值觀又常混淆不清,所以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都存有不同的生命疑問,這點東西方皆同,尤其在講求科學精神的西方世界,沖擊性更大,因而佛法能為他們帶來另一種角度的視野與思考。
佛法和襌修其實都只是修行的方式,它能帶領我們深入內在底層釐清問題源頭,從而學習頓悟與放下。但如果不能看清生命實相、不願活在當下、又無法面對生命的無常,只想藉由一次又一次襌修課程讓自己如同吃迷幻藥般得到暫時的襌修快感與解脫,人生並不會因此就朗朗乾坤、自在暢然的。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意即如此。
和內觀中心一樣,Tushita也在許多國家設有中心。有人極力向我們推荐尼泊爾中心,說在當地講道的法師學識豐富,很值得參與。嗯,先記在心上,等哪一天緣份俱足有機會重遊尼泊爾時,我再去參加吧!
在Dharamsala期間,我只有前往Tushita參加過兩次morning meditation,所以對它的認識並不多;想要深入了解Tushita的網友,可以進入它的網站一覽究竟。
從Mcleod Ganj廣場附近的奧修商店沿著山徑往上走, 是前往Tushita的捷徑。看到這個牌子時, 表示Tushita就在前方了。
Tushita內部一片清幽, 建築都是藏式風格
園內和山徑上都有藏式白塔
Tushita裡面也有很可愛的石板, 我很喜歡這一個, 隨時提醒我們要微笑面對人生喔
留言列表